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、推动红色文化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,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厚植青年文化自信,10月26日,我校青马工程50名学员在指导老师苏子桐、陈佳二位老师的带领下赴隰县开展红色教育及古建研学活动。活动得到共青团隰县委员会的大力支持,共青团隰县委员会书记张煜、副书记赵中奇全程参与此次活动。

我校青马班赴隰县开展红色教育及古建研学活动
走进晋西革命纪念馆,学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,透过泛黄的历史图片、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,回溯晋西大地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与英雄事迹。1938年隰县小战士稚嫩却坚毅的出征照、“李科长”再也没能添油的马灯、布满弹孔的红旗与染着血迹的叁角巾、标注147处无名烈士墓的手绘地图……搭建起跨越时空的“对话通道”,让学员们与革命先辈完成了一场静默却滚烫的精神接力。在纪念馆的英烈墙前,全体学员举起右拳、庄严站立,重温入团誓词,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……”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馆内,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牺牲精神,深深镌刻进每一位学员的思想与心灵。

走进晋西革命纪念馆

重温入团誓词
在晋西南省委旧址内,斑驳的墙面、磨损的旧木椅、堆迭的历史文件,静静还原着先辈们在简陋条件下筹谋革命、指挥抗争的场景;毛泽东路居地中,一盏朴素的旧油灯、一张简易的木板床,仿佛仍在诉说着领袖当年与群众围坐灯旁、共话民生疾苦的温暖岁月。旧址里的每一处细节都是鲜活的历史注脚,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具象化,让师生们真切读懂:“初心”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先辈们扎根群众、为国奋斗的一言一行。

晋西南省委旧址

毛泽东路居地
师生一行来到隰县文化地标——小西天景区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小西天以“小巧玲珑、悬塑精妙”闻名,大雄宝殿内169.6平方米的满堂悬塑,千尊彩塑按叁十叁重天排列,高者逾3米、小者仅拇指大小,以“悬插木架”的独特工艺展现极乐世界盛景,堪称中国雕塑艺术的“绝唱”。学员们驻足观赏、轻声讨论,在触摸古朴建筑肌理、惊叹悬塑工艺巧夺天工的同时,不仅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更从六百年的历史传承中,体悟到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创造精神与坚韧品格。

小西天景区
在国家黄土地质公园,层层迭迭的黄土沟壑如大地年轮般铺展,壮阔景象令人震撼。讲解员结合现场地貌,手持实景照片逐一对比讲解:从流水侵蚀形成沟壑的原理,到不同土层代表的地质年代,用“镜头里的细节”生动解读眼前奇观的千万年演化史。学员们俯身观察土层纹理、认真记录讲解要点,在读懂自然馈赠的同时,更了解到这片厚土曾见证晋西人民的坚韧抗争,也曾承载革命年代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,让自然研学多了一份红色记忆的厚重。


国家黄土地质公园
此次隰县之行,既是一次沉浸式的红色精神洗礼,也是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自然广度的研学实践课。师生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,不仅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认知,更将“艰苦奋斗、爱国奉献”的种子播撒在心底。这份沉甸甸的收获,终将转化为大家勇担时代重任、投身强国建设的磅礴动力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岁月里持续焕发光芒。学校将持续拓展红色实践与文化育人平台,把革命传统教育、地方文化传承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,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坚定信仰,在文化浸润中厚植自信,在实践锤炼中练就过硬本领,成长为可堪大用、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(校团委 供稿)
初审:赵佳婧
复审:李 磊
终审:陈 琳